FISH DISEASE CONTROL MORE SPECIALIZED AND EFFECTIVE
魚病完美解決方案
趴缸
此病發生幾率最高的是錦鯉魚,引起該癥狀的原因也比較多。最常見的是新魚入缸準備工作不足導致,稱之為新魚綜合癥。
準備工作如下:
1.判斷引起此癥狀的原因:
①是否新魚,入缸前沒有過水,因水質動蕩導致。
2.飼養過程中溫度動蕩太大?
③過濾系統堵塞?
④使用為經過處理,含有害物質過高的水進行養魚
⑤水質惡化或缺氧
3.患病了?寄生蟲、昏睡癥、感冒
4.錦鯉趴缸治療劑
治療流程:
1.使用趴缸治療劑
2.如因為患病,則應該先治療其魚病。
白點病
白點病又名小瓜蟲,低于21度的水溫非常容易爆發此病。容易和打粉病、外寄生蟲病混淆。白點病一般呈現白色點,點狀較圓,針眼大小。
準備工作如下:
斷癥,先確定是否白點病。
治療流程:
按量用白點治療劑,配合升溫28-30度(冷水魚約26度),下鹽(用量1L水用1g)。每次用藥前要換水,換水后建議用水質穩定劑處理自來水。
頭洞病
鯛科類魚很容易得此病,特別是血鸚鵡和羅漢。在魚頭部出現坑或膿包等情況。由于水質差體內寄生蟲引起。
準備工作如下:
1.濕毛巾
2.魚撈
3.棉簽
4.藥物:碘伏、紅霉素、頭洞藥、黃粉
治療流程:
1.毛巾完全濕透并且平鋪在桌面上
2.把魚打撈出來放到濕毛巾上,用毛巾輕輕蓋在眼睛上,減少掙扎。
3.用棉簽輕輕把傷口清理干凈,必要時把膿包挑破。
4.用碘伏做傷口消毒
5.把頭洞藥填到頭洞中
6.用紅霉素封口(如果沒封口,頭洞藥遇水后容易融化,則因取出適合的藥量加到魚缸中。例如100L水,則取出3-5克頭洞藥,涂抹后剩余的藥倒至魚缸中)
7.將魚返至缸內
8.往魚缸中加入黃粉,抑制細菌繁殖
除蛋白蟲
魚缸中水體和缸壁布滿密密麻麻會蠕動長條的線蟲,或者小小圓點的白色小蟲。一般因水體太肥引起(喂食、魚糞、尸體等)
準備工作如下:
1.換水器
2.過濾棉
3.除蛋白蟲劑量
治療療程:
1.清理魚缸中魚糞、尸體等,并且刷缸壁讓蛋白蟲漂浮在水中
2.加大換水頻率,連續幾天,每天換3分1水。
3.停止喂食
4.清洗或替換過濾棉
5.加入除蛋白蟲劑
黑紗
有些魚種的黑紗是“不舒服”的一種表現,例如血鸚鵡和七彩神仙,因為患上魚病或者水質不好都有可能表現黑紗。解決了起因,黑紗也會不治而愈。
準備工作如下:
斷癥,先確認是因為什么原因導致黑紗。
例如:
1.水質惡化引;
2.水質動蕩 ;
3.受驚嚇;
4.魚病等。
治療流程:
根據起因,合理治療,黑紗不治而愈。